【中華文化300問】

除了稱母親媽媽 你還可以這樣說!

作者:容乃加
中國傳統文化中為何以萱草代稱母親?金針花是萱草中可食品種。(桃園市農業局 提供)
font print 人氣: 1230
【字號】    
   標籤: tags: , , , ,

從我們呀呀學語,就吐露出一個人世間最親切的稱呼、一個溫柔卻又堅強的名字──媽媽(母親)。有一種植物,從中國的《詩經》產生的年代以來,就和媽媽發生了關聯,從而衍生出一些代稱母親的名詞。除了它之外,還有一些詞兒也指向這個世間最親切溫柔、讓人忘憂的名稱

在上古的周代,人們已經將萱草(古稱諼草)[1]種植在家中東室的北堂。北堂是一家主婦的居室、盥洗的地方。《詩經‧衛風》的詩篇《伯兮》講:「焉得諼草,言樹[2]之背」,指出在屋北(背)面可找到萱草,也就是說萱草種在一家的北堂。因為北堂種植萱草,所以又被稱為萱堂,因為是家中主婦的住所,所以「北堂」「萱堂」「堂萱」「諼堂」就被用來借指母親。南宋文學家葉夢得《石林》詩吟詠:「白髮萱堂上,孩兒更共杯。」珍惜慈母在身邊的時光。

萱堂日永‧萊綵北堂

古代已經用「萱堂日永」這一成語來祝賀母親生日。「日永」是夏至日,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,所以這句話就是祝賀母親福壽綿長,健康長壽。

還有一句「萊綵北堂」則是祝賀別人母親高壽的意思。「萊綵」是取自春秋時代楚國人老萊子綵衣愉親的典故。老萊子非常非常孝順,他的雙親也長壽,老萊子七十歲的時候,父母還建在。老人家返老還童,童心十足。老萊子為了逗父母高興,就常常穿著五彩斑斕的衣裳,作出嬰兒戲耍的模樣,讓雙親看得笑呵呵。

除了「萱草」以及其它相關的名詞之外,我們古人還留下許多代指母親的典故喔。一起來探一探有關「母親」的典故。

金針又叫萱草、忘憂草,台灣主要產地大多都集中在東部。(農糧署桃園提供)

春暉‧寸草春暉

春暉比喻慈母之恩,出自唐代詩人 孟郊的《遊子吟》。此詩是後人非常熟悉的一首詩,詩中寫到「春暉」:「慈母手中線,遊子身上衣。臨行密密縫,意恐遲遲歸。誰言寸草心,報得三春暉?」

後人從《遊子吟》中,將代指兒女的「寸草」和代指母親的「春暉」結合成「寸草春暉」。讓我們想想,在春天和煦光輝下,小草沐浴著春暉這樣一幅畫面,多麼的溫馨美好!

「寸草春暉」是比喻子女報答不盡父母養育之恩。

手線

「手線」是手中的縫線、慈母手中的縫線,借指母愛 。這個比喻也是出自孟郊《遊子吟》。慈母手中線為子女縫衣裳,一針一針密密壓進無限的母愛,但願遊子在外日日溫暖不受寒。明代林光詩句 「夜月難忘手線重」,即是這般表現。不過這詞一般用在追憶母親的情境為多。

溫顏

溫顏,即溫和的面色,代指慈母,出於晉代陶潛《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》詩之一:「一欣侍溫顏,再喜見友于(本指兄弟相處彌篤,後指稱兄弟)。」 唐代房白詩句「今予亦云幸,謬得承溫顏」,也是說有幸承歡母親膝下。

慈闈、慈幃

闈是家中內室、父母居住的房間。慈闈也寫作「 慈幃 」,慈闈、慈幃為母親的代稱。宋代張孝祥 《減字木蘭花‧黃堅叟母夫人》詞有「慈闈生日,見說今年年九十」。明代陸采《明珠記》第二一齣:「承鳳詔須當遠出,別慈幃怎敢從容!」

若說母親是春天的大地上款款吹拂的和風,孩子們就是那小草。給母親最好的禮物就是孝心的陪伴。春風吹拂下的小草們,借著母親節的時機,祝願母親萱堂日永,用自己的心語,譜出真淳的詩篇獻給萱堂,正是時候也!

註釋
[1]萱草中有一屬能食用,也稱為「黃花」「黃花菜」「金針」「金針花」「金針菜」。據中醫學的研究,萱草有讓人忘憂的功效,故稱為「忘憂草」。
[2] 「樹」在這裡為動詞,即種植的意思。@*#◇

──看更多 【中華文化300問】系列

責任編輯:李梅

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,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。
related article
評論